當你漫步或開車在甬城街頭,會發現行道樹中有一些熱帶樹種“加盟”,但一到冬天,它們都要被包成“粽子”。在江南城市,種上帶著熱帶風情的棕櫚科樹木是提高城市檔次,還是“水土不服”影響美觀?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湯丹文提交了一份“城市綠化不能貪大求洋大手大腳”的建議。他表示,洋樹不美又難種,不如多種些樟樹、桂花,價廉物美。
記者 盧科霞
東部新城引種大量海棗樹
如果你走在東部新城,可以看到行道樹中大量引種了海棗樹。
海棗樹樹干粗壯,高大雄偉,羽葉密而伸展。但為了讓它們安全越冬,樹冠清一色用薄膜包了起來。再留意一下,發覺在寧波街頭,樹木過冬“穿衣”不在少數,大多是棕櫚科的熱帶植物如棕櫚、椰棗樹之類。
“我聽說海棗樹價格昂貴,養護成本高。”湯丹文說,寫這個建議前,他咨詢了幾個部門,對東部新城高達8~10米的海棗樹,每株價格幾何都語焉不詳。但他從網上得知,2006年,杭州種植9棵加納利海棗樹,花費了40多萬元,而每年的養護成本更是高達1萬多元。
寧波東部新城種植的是銀海棗,記者查詢了中華園林網上的“銀海棗”的銷售行情,發現福建一個花木園有出售。花木園翁經理說,銀海棗樹原產地為印度、緬甸,現在已能在福建、廣州培育種植,8米高的銀海棗最低售價為14000元。
冬天必須包成“粽子”
寧波市植物專家林海倫說:在冬天如果氣溫到攝氏零下,對這些樹是個嚴峻的考驗。必須搭腳手架加棚保溫,而且冬天只用一層保溫膜還不行,需要兩層,保溫膜還不能透風。在夏天,仍然要給它遮上一層防曬網,并給它實施減少蒸發的一系列措施。
寧波影都附近種植的加納利海棗和天一廣場的棕櫚科植物,每到冬天,就會穿上黑塑衣或稻草鞋衣。東部新城的銀海棗剛剛種下去,這個冬天又下了幾場雪,更要“重點保護”。
林海倫強調,現在綠化保育技術挺發達的,保護得當,不會出現樹種“水土不服”大量死亡的情況。
湯丹文說:“這些樹包成這樣,哪有美感可言?”用了黑色薄膜包的,低矮者像蓬頭腰圓的“胖墩”,高挺者如一個個向上舉起的“拳頭”,與周圍環境十分不協調,沒有增添情調卻反而降了城市的檔次,而且提高了城市園林養護成本。
江南夠美,何必要熱帶風情
“上海、杭州的一些綠化辦負責人已經明確向媒體表示,江浙一帶城市綠化不適合海棗樹等熱帶植物種植。”湯丹文建議:多種一些價廉物美的鄉土樹種,如桂花、香樟等,好養護、景觀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天地野趣之美,貴在自然。城市園林之美,也應順應本土氣候,濱水之城寧波遍植楊柳,曉風殘月岸,似乎更自然。寧波本土主力樹種樟樹、銀杏也都很美。若真的要引進國外的花樹,也得考慮寧波的氣候特點。他說:“江南夠美,何必還要熱帶風情?”
他還建議,城市綠化建設要多聽聽市民、專家的意見,綠化工程的招投標更應透明,特別是種植昂貴的樹種,不妨開場聽證會或委托媒體聽聽市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