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戶外運動的安全事故頻發,近年來成為社會關注熱點。2013年,寧波發生多起戶外運動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此外還有戶外救援事件幾十起。體育部門積極開展調研,形成了《構建寧波戶外運動救援體系》調研報告。然而,每周接近10萬人次的市民參與登山等戶外運動,對政府的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物名片
計生波 市政協委員、寧波市戶外運動協會秘書長
童青燕 市人大代表、寧海縣人大常委會城建與環保工委主任
爬山、露營、溯溪、峽谷穿越……戶外運動是寧波市民近年來最熱衷的體育休閑活動。據體育部門估計,每周接近10萬人次的市民參與登山等戶外運動,其中絕大多數人缺乏基本的戶外運動安全常識和風險意識,對戶外運動的安全形勢帶來了嚴峻挑戰。
首個國家登山步道系統2009年底在寧海建成以來,已吸引了150多萬人次前往體驗,戶外運動的火爆可見一斑。為了保障市民登山安全,寧海的登山步道在建設中全面引進了標識系統和報警點、垃圾處理系統等輔助設施,并在2009年組建了寧波市第一支戶外救援隊。
計生波委員是市戶外運動協會秘書長,他認為,戶外運動的安全關系到市民的生命安全,需要政府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積極構建戶外運動救援體系,同時面向大眾廣泛普及戶外運動的安全常識,增強參與者的風險意識。作為災害救援和城市綜合應急救援的有效補充,戶外救援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應急辦、公安、林業、體育、旅游、衛生、民政等多個部門,需要政府出面統一協調指揮,才能避免救援力量分散和“一窩蜂”現象,提高救援的效率。
童青燕代表說,在戶外運動開展得較好的寧海縣,驢友一般不走捷徑而選險道,一些鄉村一方面非常歡迎游客到來,一方面又要承擔救險任務,由此造成的自身損失甚至傷殘等一系列問題卻無法解決。因此,應盡快起草《寧波市戶外運動管理辦法》,對戶外運動的組織、裝備以及救援成本等問題作明確規定,盡量減少驢友的隨意出行和不文明出行。
寧波一些民間組織近幾年自發成立了戶外救援隊并參與一些救援活動,對此計生波委員認為,戶外救援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和技術門檻,只有經過中國登山協會救援技術培訓的人員才能直接參與搜救工作,志愿者和民間組織有意參與救援工作的,最好是先去接受正規的救援技術培訓。
目前,困擾戶外運動行業的一個大問題是戶外領隊的資質問題,寧波真正具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戶外運動)資質的僅100多人,無法滿足戶外運動的發展需求。計生波表示,體育部門應該和勞動部門聯合開展戶外領隊的職業培訓,早日讓戶外運動的發展走上健康安全的軌道,從源頭上遏制戶外運動事故的高發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