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屬于比較溫和的那種。”說起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風格,寧波市政協委員、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勛坦言自己屬于“不急不躁,理性、建設性”的這一類。
用稅收政策扶持小微企業、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身份同等、山區居民飲用水安全、農村電網改造……三屆市政協委員,十幾年履職經歷,徐立勛笑言自己是政協委員里的一名“老兵”了。
徐立勛說,每年“兩會”都有兩三個提案上交,“我不會隨便提,每個提案都很花心思”,要到現場做調查,甚至動用自己的關系,拿到第一手數據,回來以后還要細細地打磨。
正因為注重建設性,注重提案質量,徐立勛的提案不少都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一些提案提出的建議和希望,到現在“都已經變成現實”。
徐立勛的華茂集團以教育立業,對教育問題比較了解,思考得比較多。
“最關注的是民辦教師的身份問題。”徐立勛說,寧波幾年前就出臺了民辦教育條例,民辦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近年來,民辦學校教師向公辦學校“回流”的現象呈上升趨勢,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問題已影響到民辦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樣從事國家的基礎教育事業,如何讓民辦學校的教師與公辦學校的教師享有相同的身份和退休待遇與保障,這對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很重要。
連續四五年時間,徐立勛都將提案內容聚焦在教師的身份認同問題上。
去年,提案內容最終變成現實。我市出臺了鼓勵和規范民辦中小學校發展政策,決定逐步建立起民辦學校教師可參加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的事業單位“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險制度。
徐立勛一邊對政府建言獻策,一邊盡自己所能,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2013年暑期,一個關愛“小候鳥”的“華茂·彩虹行動”公益夏令營引起廣泛關注。這個夏令營,讓來自全國24個省市的84名“小候鳥”和84名寧波本地學生結對,在8天的夏令營里,孩子們同城同行,互學共享。
徐立勛說,以前大家對“小候鳥”的關注更注重物質化,我希望改變這點,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們,能真正平等地交流,在情感上有所觸動,價值觀有所改善,這對一生都有幫助。
“在暑假有這么一次在一個多星期時間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個環境里,一起勞動,一起生活,沒有差異,相互平等地交流。”徐立勛說,這就是他的一個愿望。
據悉,“彩虹行動”公益夏令營今后將制度化運作,受益學生也將擴大,華茂集團的“教育基金會”每年將投入100萬元,幫“小候鳥”圓夢。
“希望盡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并通過我的努力,把這個行動像種子一樣種下去,希望它生根發芽,讓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動中來。”徐立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