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圍繞寧波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舉行協商交流會。在兩個半小時的交流會上,市政協委員、港澳臺僑事務顧問和旁聽公民與市規劃局局長王麗萍、市住建委主任鄭世海、市城管局局長李謙、市交通運輸委主任勞可軍、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尹文德、市規劃局副局長鄭聲軒等“零距離”對話,共繪現代化大都市藍圖。
未來城市“亮點”在哪里?
近年來我市啟動了“三江六岸”品質提升工程。“能否借鑒萊茵河的經驗,在‘三江六岸’生態走廊規劃有軌電車?”楊仁法委員提問直截了當。“城市總體規劃已經在考慮打造三江六岸慢行系統。”王麗萍回答,但具體采用何種低碳方式還未最終確定。
城市總體規劃修改中,“城西的未來發展”也成為委員們提問的熱點。
“城西提速發展,是否還能保持優美的環境?”沈百軍委員問。王麗萍直言,上一輪城市建設提出了“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發展戰略。為了統籌城西地區發展,此次總規修改擬將機場路以西,姚江以南,繞城高速以東地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我們將在總規修改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城西區域與老城區的融合對接。”王麗萍說。
稀缺土地資源如何“省著用”?
如何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地上、地下土地利用率也是委員們爭相提問的焦點。
柳永勝委員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對于這個問題,王麗萍表示“本次總規修改對提高土地利用率予以了極大關注,特別是在挖掘存量土地使用率上。”
在地面土地利用上,薛驚理委員十分關心“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問題。“總規在修改中對現有產業用地專門進行了梳理,明確了每個產業發展重點,優化土地使用結構,加快產業集聚度。”王麗萍說。
近年來,我市借助新城開發和軌道交通建設契機,地下空間得到充分開發,開發量不斷增加。然而功能單一,綜合開發利用不足,缺乏科學規劃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如何更加高效、合理地開發地下空間?”對于周世春委員的問題,鄭聲軒說,本次總規修改提出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發展目標,即:結合軌道交通和重點地區建設,展開地下公共空間系統、地下交通系統、地下市政系統和地下綜合防災系統的綜合部署,逐步實現城市新區及更新地區的立體化開發,建立系統化的地下空間網絡體系,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體系。
民生基礎設施跟得上嗎?
最近,青林灣學區房問題不少人有所耳聞,會上,李旦偉委員就對社區公共設施配套問題表示了關注。“目前寧波很多社區的公共設施配套不完善,教育、醫療等配套規模適應不了社區居民的需要。”
王麗萍表示,“民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問題,是城市規劃關注的一大重點,在用地規模、人均比例上有詳盡的標準性規定。”目前,寧波市社區公共設施配套規劃主要依照《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社區服務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社區規劃工作的通知》、《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意見進行配套,相關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已按標準作了落實。
具體到青林灣教育設施配套問題,王麗萍表示,現實中一方面由于規劃和建設不同步,導致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與居住人口的需求相比還不夠完善;另一方面還涉及學區管理等環節。具體問題還需要各相關部門聯動配合解決。
城市交通如何“快”起來?
近年來,隨著寧波經濟的發展,市區交通越來越擁堵。樓雪聰委員對原計劃2013年開通的南北環高架尚未通車表示遺憾。
對此,鄭世海回答說,兩條高架因為政策因素而推遲竣工,但是目前仍在加快推進中。同時,我市已提出城市快速路建設分步走的發展方向。第一階段,改造環城南路東延段、強化北外環東延段和東外環的路口管理,形成準快速環路,分離過境交通,保護城區。第二階段,建設世紀大道,減少東部地區與老城區之間的隔離,同時形成老城保護環,減少新城老城之間的隔離。第三階段,建設環城南路西延、環城南路北侖段、九龍湖大道等放射線,支持外圍土地開發,加強片區聯系。
“天羅地網”安全嗎?
“我非常關注‘天羅地網’中的‘地網’建設問題。”江家城委員開門見山地說,“我市的‘地網’牢固嗎?安全嗎?”
李謙介紹,市城管局于2002年開始探索建立工程管線竣工測量驗收制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程管線管理與信息動態更新的有關規定。同時在2005年至2007年,進行了寧波市區范圍內的管線普查,并建立了工程管線信息動態更新機制。“但現階段規劃管理還面臨一定困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管線建設多頭無序,管線規劃難以一次性實施到位,增加了施工安全隱患;城鎮用地布局密集,油、氣管線規劃落地困難等。”
“建議成立負責全市地下管線管理的綜合領導機構,或建立固定的部門聯動制度,引領管線工程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與統一管理。”李謙說。
“近年來,對地下管網的監管力度在加強,審批程序也得到進一步完善。”鄭聲軒介紹,接下來,將加強對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形成動態監管,建成管線信息庫;規范油、氣等特殊管網的布局、整改;推動建立管線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機制。
港口大市如何減少集卡尾氣污染?
“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超過1600萬標箱,這么多集裝箱卡車所經之地必然加重大氣污染,有沒有好的治理辦法?”港澳臺僑事務顧問朱光然和汪小萍委員都對汽車尾氣污染表示擔憂。
鄭聲軒表示,規劃修改后,我市高速公路網主骨架將由原規劃的“一環六射”調整為“兩環十射”,即在繞城高速公路以外通過杭甬高速公路復線、象山港疏港高速以及新規劃的四明山區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外環線。其中,杭甬高速公路復線延伸至北侖后,將直接通達北侖港區和鎮海港區,上述兩個港區(包括舟山方向)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可以通過該高速公路便捷地進入高速公路外環線進行集疏運,無需再進入市區,將減少對我市中心城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影響。同時,我市將在城市外圍設置10個大型貨運停車場,減少城區貨車的停放。
“現在我們正努力讓集裝箱卡車、公交車、出租車喝上清潔能源,盡可能減少尾氣排放。”勞可軍補充道:“我們正在積極推廣甩掛運輸、雙重運輸、海鐵聯運、出租車電召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讓出行更低碳更綠色。”
延伸閱讀
寧波城市總規修改鎖定“四大板塊”
本報訊(記者馮瑄 通訊員葉建明)此次《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修改內容鎖定“四大板塊”,即生態環境、城鄉統籌、空間結構、綜合交通。
本次總規修改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生態底線。將寧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10類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區域。新增了“三區四線”的空間管制。劃定了“三區”即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劃定城市“綠線、藍線、紫線、黃線”作為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
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總規修改將近郊城鎮建設用地納入城市總規,統一規劃和管理。目前鄞西地區包括集士港衛星城、高橋鎮、古林鎮等處于城市繞城高速以內,部分鄉鎮建設用地與城市建設用地已連成一片,這些區域將納入到中心城整體發展框架中。
總規修改將在市域層面形成生活、生產、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構建“一核兩翼多節點”活力高效開發的大都市格局,形成以寧波中心為核心,余慈地區為北翼,奉化、寧海和象山三縣(市)為南翼,衛星城和中心鎮為節點的網絡化大都市。
為了支撐寧波城市功能的實現,總規提出了寧波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目標“亞太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國際水平的公交都市”。完善對外交通體系,構建市域一小時交通圈,建立高效城市交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