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智能手機,大家都在刷微博;朋友聚餐,上菜了都用手機“驗毒”發微信。寧波有490萬左右的網民,網絡已經成了很多人的信息獲取渠道和社交平臺,可是網絡暴力、網絡謠言也是無可回避的話題。今年的寧波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呼吁: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通訊員 周潔 記者 王穎
虛假不良信息是灰霾 要主動驅散
“轉發的時候,我會很謹慎。一事當前,先問真假。”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工程學院經管學院副教授李旦偉說,網絡上的信息來源不清,在難以判斷真偽的情況下,隨手轉發也可能是一種傷害。
比如,侵犯他人的隱私權,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轉發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會引起犯罪。
因此,他平時也經常提醒學生,在網絡上,千萬不要轉發一些尚未核實的信息。
網絡上容易“群情激奮”,網友也常常掀起一場場聲勢浩大的“人肉搜索。”李旦偉委員說,“這是必須抵制和叫停的,人肉搜索就是一種網絡暴力,踐踏了法律賦予個人的基本權利。”
“現實生活中也有三人成虎的說法。在網絡上,謠言以訛傳訛的速度就更快了。”李旦偉委員說,這就對政府部門,權威信息的掌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時監控,第一時間發布真實的消息,這是對謠言最有效的打擊。”
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研究員王建平說:“虛假、不良信息像是籠罩在網絡上的灰霾,要想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首先要驅散這些不良信息。”
提升政務公開化、透明化 維護正常的網絡環境
寧波市政協委員、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勛認為,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意見交流和溝通變得更加方便。自由是網絡的魅力,也是網絡的局限之處。
“再開放的空間也有其自身邊界。”徐立勛說,如果無限放大網絡自由,不加節制,很可能變成暴力傷害,損害了大多數民眾的利益。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惡意編造傳播網絡謠言,應該受到法律嚴懲。”寧波市人大代表、寧波市基層法律工作者協會副會長賀迪娜說,去年9月,兩高公布了司法解釋,明確誹謗信息被轉發500次可判刑。
賀迪娜代表說,還網絡世界清朗,就需要提升網絡空間信息的真實度,減少謠言。“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民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我個人建議,加大對網絡造謠、傳謠者的打擊力度,讓觸犯法律底線的行為受到懲治,維護正常有序的網絡環境,政府部門還要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政務公開化、透明化程度。”
寧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區勝豐股份經濟合作社書記朱升海說,青少年涉世不深、自主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受網絡有害信息和戾氣的影響,家長、學校、社會要尤其關注。“我自己的孩子現在上高中。一直來,我們對他上網都管得比較嚴,時間上要有度,上網基本只能查學習資料或者和同學在QQ上交流。”
主動設置正能量議題
讓更多人為“真善美”點贊
去年8月底,有一個微信內容在朋友圈里非常火,“小伙伴們”都在忙著轉發。具體內容為:“我在中國寧波,我愿意遵守公共秩序,開車禮讓行人,對面來車不開遠光燈,任何場合排隊辦事,上下樓梯、電梯靠右邊,尊老愛幼。如果你也愿意,請轉發!”本報也在去年8月30日做了重點報道。
寧波市政協委員、市慈善總會辦公室副主任陳海英也毫不猶豫地轉發了這條正能量消息。
“我平時很少發帖,人家叫我轉發,一般也會吃閉門羹。”陳海英委員說:“在手機上看到這條微信,就覺得眼前一亮。之前微信、微博上不滿、抱怨、發牢騷的挺多,而我自己能給社會做點什么呢?怎么樣從我出發來改變現狀?這樣的內容少之又少。這條微信很難得。在微信上轉發,也是向朋友們承諾,自己會做到這些。”
李旦偉委員建議,媒體和政府部門可以主動地進行議題設置,引導網絡輿論,讓更多地人為“真、善、美”點贊,讓“真、善、美”的力量感召到更多人。
“‘我在中國寧波,我愿意’這樣的公益微信,在網絡上傳播就很好。”浙江省人大代表、慈溪市掌起鎮陳家村和諧促進會副秘書長墻興貴說:“城市的文明,就是在每一個‘從我做起’中形成的。和諧,就是在溝通和理解中一點點醞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