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的“加快‘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建設”,引起了參加市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熱議。許多代表委員表示,“希望早點把愿景變成現實,我們等得太久了!”
孔浦居民期待開發步伐能更快一點
“30年前,說起江北孔浦很驕傲,因為這里有很多大企業;但30年后的今天,再說孔浦,卻難有這樣的自豪感了。”來自江北區孔浦街道的市人大代表余建海說,這片寧波中心城區朝南面向甬江最長的黃金地帶,如今正演變成刺眼的閑置地塊和城市傷疤。
根據最新的規劃,甬江北岸將借鑒上海浦江兩岸成功經驗,加快大慶北路原鐵路北站、海洋漁業碼頭等地塊工業遺產的保留利用及周邊地塊的開發建設節奏。
“可以這樣說,加快孔浦區域開發的條件已經成熟了。”余建海代表告訴記者,甬江北岸孔浦片區歷史上具有城市港航和貨運碼頭的功能,但隨著寧波港的全面開發,這一功能已經弱化。特別是火車北站及其貨場、專運線完成搬遷,制約江北尤其是孔浦開發的一大障礙已經消除。大慶北路至沿甬江地帶有約20萬平方米的開發用地。
余建海代表說,他急切地盼望著“三江六岸”推進的步伐能更快、更全面,“孔浦一帶有近10萬名居民,這也是他們共同的心愿。”
“三江六岸”要留下歷史和鄉愁
看了昨日本報刊登的《“三江六岸升級版”呼之欲出》的報道,市人大代表陳鴻海稱從2015年至2017年將爭取“三江六岸”面貌有質的提升,他說一定要為市政府點個贊。巧合的是,在這次會議上,他也將和其他代表一起提交一份與“三江六岸”開發相關的建議。
最讓陳鴻海代表關注的,是如何留下寧波人最深最真的鄉愁。以甬江北岸為例,在全長3.5公里的岸線上,如今遺存著鐵路、站臺、大量的廠房倉庫、冷庫、碼頭、教堂、造船廠等特色場所。陳鴻海代表在他提交的《關于打造甬江北岸(慶豐橋—常洪隧道)濱江海洋文化工業主題公園的建議》里,把這些具有典型工業遺產屬性的影像一一展現了出來。“它們代表的是寧波一段歷史的縮影,海洋文化工業的典型。”
陳鴻海代表建議,可以選擇性地保留并改造利用工業廠房、倉庫等,用于為市民休閑、觀賞、娛樂配套的展館、餐飲咖啡、創意工坊等;保留及整合部分舊鐵軌、火車頭,作為景觀要素,在重點區域集中打造反映鐵路文化和歷史的城市特色空間,同時可以結合舊廠房的改造,設立火車北站博物館,讓市民特別是孩子們了解寧波鐵路、運輸發展的歷史;保留部分造船廠軌道、龍門吊,形成沿江船文化景觀節點,保留部分冷庫建筑,結合休閑建筑改造為觀景平臺,供市民和游客觀賞甬江風光。
期待能讓市民“走得進”
來自社福社保界的市政協委員陳海英對于“三江六岸”最大的期盼是,能不能多一些市民可以親近的景觀和項目?比如,慢行道、自行車道、文化長廊、亭臺軒榭等。
“我有一個朋友,家住江東錦地水岸。晚飯后,她會和家人繞著琴橋、濠河公園走一圈,吹吹江風,看看夜景,感覺真的挺好。”陳海英說,“三江六岸”的改造,不僅要建成寧波的形象工程,也要建成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這些年,寧波的綠化越來越美,陳海英委員希望,以后的“三江六岸”能一年四季都生機勃勃,變成咱老百姓身邊的“植物園”、人能走得進的“風景畫”。“像海曙公園、月湖公園,每到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那絢爛粉紅總能吸引大家前往觀賞,拍照的咔嚓咔嚓聲一片響。”可以預見,“三江六岸”的開發建設,將為寧波市民提供一個“航母級”的休閑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