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企業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和人力結構調整進入新常態。2月3日下午,市政協委員韓彭軍、毛奇耀抽空來到市人力資源市場,對企業2015年用工形勢進行考察調研,為我市提高就業質量和提升人才競爭力出主意。
代表委員在現場
新生代勞動力挑崗位
企業搶訂節后招聘攤位
當天下午4點30分,市人力資源市場求職者逐漸減少,就業服務大廳里還有兩名年輕人在電腦前查詢就業崗位信息。
“你現在工作通過哪些渠道找?工作好找嗎?”毛奇耀委員問起一名求職者。
“我們找工作通過網站啊,還有學校招聘會,像今天也來就業大廳自助查詢崗位。”求職者張帆說,她是寧波大紅鷹學院英語專業的應屆生,現在找份工作不難可以慢慢挑,但想找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很難。
在企業招聘登記收費窗口,工作人員馬杰敏正低頭忙著整理近期招聘會企業登記數據。韓彭軍委員上前問道:“最近招聘會企業登記情況怎樣?用工需求哪些會比較旺?”
馬杰敏回答:“這些天企業來登記的都是春節后招聘會。節后前三場招聘會,每場700個企業攤位差不多一半已經預訂了。企業需求蠻大的,目前這些崗位初步統計在1.5萬個左右。需求工種還是外貿業務員、普工、技工居多。”
毛奇耀委員聽到馬杰敏的話后說:“過去一年很多企業感覺市場人少了,忙著整年招人,而像張帆這樣的新生代員工對擇業要求較高,又導致了其離職率高。”
勞動力總量減少漸成趨勢
今年用工成本或繼續上升
“去年,寧波不少用工企業出現了普工流失、技工難找的情況,現在寧波總體的勞動力供求情況怎樣?”韓彭軍委員和毛奇耀委員找到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向局長錢義林了解情況。
錢義林介紹,寧波目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一場招聘會差不多每1個求職者可以挑選1.8個崗位,但隨著勞動力結構性緊缺、總量減少成為新常態,給企業用工帶來不小挑戰。
數據顯示,2013年以前寧波勞動力總量都在增長,但2013年、2014年寧波勞動力總量分別減少14萬人和20萬人。隨著國內其他地區經濟發展、地域收入差距減小,寧波勞動力總量或將持續減少。
聽到這組數據,毛奇耀委員皺了下眉,追問起數據背后的影響:“勞動力總量減少,對寧波用工企業而言是否會導致人工成本上升?”
“最近我們對1667家監測企業調查,企業用工成本預計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用工成本增加也將倒逼企業改變過去粗放的用工模式。”錢義林根據最新調查情況,對形勢作了預判。
在經濟新常態下,寧波的用工結構也進入一個拐點:制造業普工需求將減少,技能人才需求上升;隨著地域經濟結構優化,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居民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將成為用工需求大戶;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人才需求也將出現強勁勢頭。
區域人才競爭力
拼的不是工資而是就業質量
在到市人力資源市場調研前,毛奇耀委員已經對不少用工企業進行過調查。他說:“政府和企業都在說要轉型升級、機器換人,普工需求減少、技能人才需求增加,這些對寧波企業而言是個趨勢,但企業轉型升級需要時間、需要軟著陸。”
毛奇耀委員說,政府在轉型升級和人力結構轉變矛盾時期,對用工大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社保、稅收方面減負政策。另外,隨著企業業務越來越細分,還需要政府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行業技能培訓交流,將留在寧波的無技能勞動力培養為技能人才。
“以前務工人員背個編織袋擠火車都要來寧波打工,主要還是因為寧波收入比老家高有吸引力。現在寧波企業用工成本年年上漲,但和其他地區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小,新生代務工人員選擇回老家工作。”韓彭軍委員翻看著2014年寧波就業調查報告,為年輕勞動力因找對象結婚離開寧波而感慨。他說:“吸引人才已進入不拼工資的時代,提高就業質量或許將為寧波帶來區域間人才競爭力。”韓彭軍委員建議,政府需建立就業常態化服務機制,提升就業規模和質量,幫助企業和職工實現雙贏。同時,要進一步在企業推廣工資集體協商、民主監督等措施,實現勞動者體面就業。
此外,新生代員工越來越重視職業發展空間,政府和企業應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實現勞動力就業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