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大任務,補短板是其中重要任務之一。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短板”越來越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力量破除短板制約,全力做好補短板這篇大文章,對于取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勝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物名片】
郭 強 市政協委員,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長
龔浩強 市政協委員,天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阻礙寧波發展的短板有哪些?該如何補齊?正在參加市兩會的委員們進行了熱烈而廣泛的討論。
“我市新材料產業基礎良好,但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今后要著力在頂層設計、產業鏈打造和人才引進上全面發力。”郭強委員說,寧波新材料產業起步早,已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引領作用的骨干企業和獨創性產品,但新材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不少短板。他在調研中發現,我市新材料產業關聯網絡仍處于相對松散的狀態,集聚優勢不夠突出、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寧波不少制造業企業生產中所需要的新材料購于外地,多數新材料企業并未融入本地產業體系。”郭強說,這既有市場的原因,也有缺少統一規劃、新材料產業布局缺乏專業規范的因素。
郭強建議,加強政策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新材料產業鏈發展的整體布局、建設重點,對各縣(市)區和重點產業鏈的發展要進行專項發展規劃,避免出現因產品過度同質化而導致的惡性競爭。
郭強說,高端人才是做強新材料產業的關鍵,不僅應該大力引進人才,更要想方設法留住人才,還要在建鏈、擴鏈、補鏈上下功夫。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龔浩強委員建議,將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城市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之成為我市新的發展引擎。
龔浩強說,我市的城市影響力需要與經濟地位相匹配,今后應該不斷加大力度整合人才資源、文化資源,串點成線,挖掘富有內涵的旅游資源,提升寧波的城市吸引力,要將發展文化產業與發展月光經濟融合起來,推動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娛樂”“文化+商業”“文化+金融”等系列“文化+”模式。
企業興,則寧波興;企業強,則寧波強。寧波一直在努力為企業創造優越的發展環境,新出臺的35條、總金額200億元的減負政策最近在企業家朋友圈“刷屏”。下一步該如何做好“政企合力、越過山丘”這篇文章?徐文衛代表建議,持續推進政府服務供給創新,加強新興創業群體扶持引導,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通過精準、高效服務,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