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寧波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召開了旁聽公民座談會,20多名來自基層的群眾結合自身實際,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提出許多“接地氣”的寶貴意見,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經濟發展了,日子富足了,老百姓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來越多。旁聽公民莫雄峰認為,職工的服務設施應該進一步加強,比如在每個縣(市)區都設置工人文化宮,滿足職工們日益增長的文化交流需求。旁聽公民楊光則認為,應該把書法課實實在在抓起來,開進每個學校,因為書法教育不光是教孩子們寫字,也是一門教你怎樣做人的德育課,“培養下一代,不僅要抓數理化,也要重視傳統教育!”
旁聽公民孔賢靖是市婦聯的工作人員,他對當前很熱門的“兩孩”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政策出臺了,但我發現身邊不少想生的人出于種種顧慮卻不敢生,我建議,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一定要跟上,例如是不是可以給高齡孕婦一定的補助,給年輕的“兩孩”孕婦在就業方面一定的政策傾斜等等。”
“互聯網+政務”在提高政府為民服務效率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旁聽公民陳冬亮認為,目前我市的“互聯網+政務”還有一些“短板”,有不少提升空間。他在工作中還發現,政府的服務窗口有些很忙,有些相對較空閑,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實現一些服務窗口的信息共享,就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也減少老百姓跑腿的次數。
21日下午聽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議題,不少旁聽公民也有自己的想法。旁聽公民樓良榮是施工企業的一線員工,他認為,在城市規劃中,地下空間只是點上的問題,思路不妨更開闊些,不光想地下的,再多想想地上的,還有有關“海綿城市”建設方面的,要有整體意識,尤其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對于他的想法,旁聽公民趙偉很贊同,他是寧波市城鄉規劃研究中心區域與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不管是從工程角度,還是從城市發展角度,在動工前多溝通多協調,今后就能發展得更從容,遇到的問題就會更少!”
趙偉還對“舊城區有機更新”這個話題發表了看法,“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老城區的老年人住在六樓、七樓,爬樓梯很累,在樓上加電梯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這些老小區業主眾多,又沒有協商平臺,很難推行。因此我建議,最好推出城市更新方面的法律法規,其次要有專門的技術規范,再者有一個社區規劃,建立居民參與的平臺,最好先試點,做出成熟的辦法再向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