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來,社會治安形勢日趨復雜,對于平安寧波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也提到,我市要“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要建立和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首先考驗的就是公安機關對街面警情的研判能力和調警指揮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貓鼠同路又同步”?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唯有不斷地創新機制,才能給寧波的治安帶來新的活力。
【人物名片】
王輝 市人大代表、象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
林春麗 市政協委員、江北區莊橋街道工會主席
全副武裝的民警在人流密集的商貿中心、車站等地巡邏,無疑為路人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感。去年以來,我市公安機關不斷推進巡邏防控常態化運作,武裝機動巡邏帶來的防范、打擊“雙重效應”不斷顯現。去年我市出動巡邏警力近20萬人次,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000多人,全市武裝機動巡邏覆蓋區域內的街路面侵財類警情同比下降逾兩成。
“這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機制創新。”市人大代表、象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王輝梳理了近年來我市在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上走過的路程。
在我市,“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前身是2008年推出的“動態專業巡控機制”。2011年,市公安局“升級”推出了四級巡控體系,編織出一張可以籠罩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基層社區的治安大網。2013年,我市又將四級巡控體系納入“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對街(路)面巡邏防控網、城鄉社區(村莊)防控網、單位行業場所防控網、技術視頻監控網等七張“網”建設,打防工作進一步分工細化。
“最大的變化是在2014年6月,市公安局啟動全新治安防控機制———武裝機動巡邏。巡特警重裝上街,承擔巡邏、處警、應急三大職責,強化對重大暴力違法犯罪的武裝震懾和應急處突。”王輝說,這項機制創新為平安寧波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武裝機動巡邏已由剛成立之時先行試點的三江片區16個巡區發展為21個,其他縣(市)區常態化運作的巡區有17個、等級化運作巡區有9個,每天出動的警力保持在千人以上。
市政協委員、江北區莊橋街道工會主席林春麗則從普通市民的角度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出了建議。她認為,要讓老百姓充滿安全感,除了要提升街面的見警率外,還要提高雙方的互動率———“居民發現問題—向巡邏民警舉報—警方處置給回復”。
“和諧的警民關系是建立和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最堅實的保障。治安好不好,除了發案多少,還要與破案數量、辦案態度掛鉤。所以,我希望公安部門能夠保持機制創新、加強隊伍建設,增效提速。”林春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