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名城名都”議題,召開常委會會議進行協商監督,從東錢湖區域發展和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入手,重點從中心城區有機更新、三江六岸與塘河綠帶工程建設、軌道交通站點一體化開發等方面破題,提出健全規劃體系、修復宜居環境、實施景觀改造等50多條具體建議。
緊盯“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推進,組織精干力量成立10個督導調研組,通過“探訪”辦事窗口、模擬辦事程序、走訪辦事群眾等方式,深入基層找痛點、摸堵點、查難點,就強化投資項目審批管理等提出改進意見22份。
關注智能經濟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組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調研,重點就發展智能制造、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港口貿易、打造智能小鎮、創新體制機制等議題,提出90多條對策建議。
聚焦四明山區域協調發展,組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調研,重點就生態修復、旅游開發等提出12條對策建議。
……
這樁樁件件,僅僅是2017年市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心民生開展履職工作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本屆市政協起步之年,市政協及其常委會在中共寧波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團結依靠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發揮大團結大聯合優勢,緊扣改革發展大局,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忠誠履職、精準履職、為民履職、創新履職、務實履職,“一線”干勁闖事業,為助力推進“名城名都”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協商議政,議出工作“金點子”
“今后五年,市政府計劃實施66個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項目,基本完成城市門戶區、核心區、重點功能區和主要干道及兩側街區的綜合整治,統籌推進形象提升、功能完善和業態調整,引領帶動民生改善、文化傳承和城市轉型,早日展現寧波開放、大氣、時尚、美麗的城市風格。”
這則新聞近日在寧波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廣泛傳播,頗受市民贊譽,而這正是市政協協商議政“金點子”被市政府采納落實后的一項成果。
事情得追溯到2017年4月召開的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在這次大會上,《關于大力開展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的建議》作為全會提案被審議通過并提交市政府辦理。該全會提案因緊扣寧波城市建設發展大局,有關建議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各方深入調研基礎上,10月19日,市政協舉行主席議政會專題協商“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工作,與市政府進行深入協商溝通,進一步達成共識。
市政府積極吸納市政協協商議政成果,加緊謀劃具體工作。12月29日,市政府向市政協通報工作進展時表示,今后五年,市政府計劃實施66個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項目,整治內容包括城市道路、景觀綠化、建筑立面和夜景照明、城市家具、公共環境等,著力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功能,提升公共空間品質,靚化城市街道環境。可以想象,五年后的寧波城市主干道將煥然一新,寧波城市將因主干道的美化而光彩奪目。
全會提案協商辦理的全過程,始終貫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濃厚氛圍,充分體現市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
一年來,市政協建立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常委會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委員月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全年共組織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2次、協商交流會2次、委員月談會10次,專題協商會3次、對口協商會54次、提案辦理協商會37次,聚焦重點任務落實、關注經濟發展質量、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協商民主在寧波的生動實踐,有力助推寧波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民主監督,督出發展“新圖景”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長遠發展,關系人民福祉。本屆市政協將其作為五年一貫持續監督的一個主題,結合助力“五水共治”工作持續開展民主監督活動。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而治污之鑰,系于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市政協以此出發,將“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列為本屆政協生態系列民主評議的“開篇之作”,組織課題組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先后赴寧海、江北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座談交流,歷時三個月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8月9日,市政協召開專項民主評議會,圍繞“城鎮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評議,指出轉變河道整治“重表輕本”、污水治理“重廠輕網”、城市建設“重上輕下”三個理念問題,提出加快雨污分流,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完善保障機制等16條對策建議,為寧波“大花園”建設監督建言、獻計出力。
凡事合則立。市政協深化推進三級政協聯動“五水共治”民主監督工作,緊扣剿滅劣Ⅴ類水、建設污水零直排區、實行“河長制”全覆蓋等目標任務,認真組織3次“干、查、督”大行動,精心開展定期督查、常態追蹤、明察暗訪等活動,瞄著問題去、盯著問題督、推著問題解,有力助推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全市共建立工作聯系點334個、監督調研組130個,組織小分隊、小團組370個,實地查看村(社區)1321個、河(江、溪)3696公里,發現并反饋各類問題1183個,提出并被采納意見建議867條,為改善生態環境,既務實建言,又實干助推。
此外,還突出針對性監督,圍繞文明城市創建,成立7個小組,針對環境管理、市政設施、學校周邊、社區管理、食品安全等8方面問題開展監督,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查原因、找病根、開方子,提出對策建議60多條,參與委員500多人次,為我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作出積極貢獻;開展創新性監督,協助市委制訂關于加強和改進政協民主監督的實施意見,同時改進拓展民主監督小組,新組建14個小組,監督對象覆蓋所有黨政部門。
為民履職,結出群眾“幸福果”
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履職,一直是市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去年4月換屆以來8次市政協委員月談會的議題設置:5月,“水產養殖和質量安全”;6月,“長期護理保險”;7月,“優化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8月,“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9月,“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10月,“進一步推進寧波國際教育發展”;11月,“失信懲戒機制建設”;12月,“推動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
從這份不長的單子里,我們不難讀出市政協履職為民的“心”——8個議題中有6個是直接與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話題。
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今年2次協商交流會的協商交流議題,分別聚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和“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與群眾生命健康保障息息相關。
協商交流會上,政協委員們提出了什么問題?有關部門又作何回答?我們截取會議現場的兩個小片段一起欣賞一下。
片段一:“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兒科看病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寧波對此有無規劃?”來自科協界別的朱斐等委員最關注的是重點人群的醫療服務問題。“破解兒科醫生荒是全國性難題。隨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時任市衛健委主任的王仁元說,這些問題的核心在于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從兒科來說,2013年我市就開始著手解難,市婦兒醫院北部院區的建立就是一項重要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兒科看病難。
片段二: 財政投入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重要保障。體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虞利華問市財政局副局長張穎:“市財政局在居家養老服務投入方面做了什么工作?接下去有何計劃?”張穎順著委員的話答道:“前五年在養老方面財政支出達34億元,但居家養老方面相對少,今后要在結構上優化調整。而且,要統籌兼顧,加大服務力度,財政補助要從過去的‘補養老機構’向‘補為老人服務’轉變。此外,還要加強政策引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葉知秋,窺斑見豹。市政協2017年帶著溫度、懷著溫情為民履職,將一份為民之情撒播得無比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