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霞委員代表民革寧波市委會建議
加快推進我市全域旅游發展
現象
發展全域旅游是實現我市旅游市場升級換代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市“一核兩翼”旅游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鄉村旅游快速崛起,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及安全保障體制機制逐步得到完善。但統籌管理旅游產業的機制還未確立、多規合一支撐全域旅游的規劃尚未形成、鄉村全域旅游的市場供給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公共服務水平與游客需求不相適應等現實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全域旅游的發展。
對策
加快推進寧波全域旅游發展,要讓管理強起來,加快構建現代旅游綜合治理體系,完善全域旅游發展的政策和制度體系;讓規劃搭起來,布局我市“國際性休閑旅游目的地”,實現旅游產業的躍升;讓形象樹起來,指導和加速全市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形成多形態的“旅游+”與“+旅游”的新型產品和業態;讓重點亮起來,推進鄉村“區”“景”“宿”,形成鄉村旅游精品;讓基礎強起來,推進“四化”,創造無障礙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等。
張陽委員代表民盟寧波市委會建議
讓“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推進
現象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便利。但是,阻礙“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進的難點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部門改革意識欠強、部門間壁壘難以打通、集成服務效率有待提高、向基層延伸服務不夠等,距離群眾企業“就近能辦”“全城通辦”的目標還有差距。
對策
在當前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我市應該深化部門改革“加速跑”,力爭服務清單再細化、內部協調快速化、審批流程標準化;要破除機制障礙“繞著跑”,大力推行辦事指引、并聯模式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辦事效率;要樹立服務意識“幫著跑”,充分發揮全能窗口審批員、鎮(街道)服務中心、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要強化效能監管“逼著跑”,不斷強化審管辦綜合管理職能,強化內外部監督和定期評估機制,大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推進。
張雨委員代表民建寧波市委會建議
進一步提升寧波城市管理水平
現象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城管服務民生、服務社會、服務大局出發,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探索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千方百計破解城市管理難題,在提升城市品質和社會治理上邁出了堅定的步伐。但是,在加強社會管理力度,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方面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社會上也仍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現象。
對策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議實行城市管理“頂層管”,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機制保障;實行城市管理“智慧管”,加快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建設和智慧城市綜合應用體系建設,強化智慧城市項目統籌管理;實行城市管理“物業管”,加強業委會、社區居委會與物業服務企業聯動,加大物業扶持力度等;實行城市管理“市民管”,構建政府與市民暢通溝通的渠道,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張武軍委員代表民進寧波市委員會建議
推進寧波“一帶一路”
港航物流中心服務體系建設
現象
建設“一帶一路”港航物流中心,需要形成與之相配套的港航物流中心服務體系,但目前我市港航物流服務水平尚不能滿足要求,根源就在于相關人才資源不完備,人才層次和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物流服務業態發育不充分,現有業態空間束縛人才需求;智庫建設水平不高,對港航物流服務領域缺乏剛性發展規劃;政策扶助尚有失精準,對人才集聚缺乏帶動作用等方面。
對策
首先要以需求為導向,通過鼓勵在甬高校增設物流管理學科、加強相關專業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發展相關社會培訓機構等舉措,加強港航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訓。其次,編制人才規劃,出臺專項支持政策用于人才的引進和留用。同時,注重推進產業升級,通過騰籠換鳥、扶強促壯、內引外聯等,提升人才發展空間。此外,還要加快推進人才集聚和管理平臺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吳道濤委員代表農工黨寧波市委會建議
打造“名醫名院” 助力“名城名都”建設
現象
醫療是民生之需,打造“名醫名院”是實現“名城名都”建設目標的重要一環。建立起與“名城名都”相匹配的“名醫名院”,讓老百姓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是寧波人民共同的期盼。目前,我市打造“名醫名院”還面臨不少問題,包括缺少高起點規劃、醫學院校實力偏弱、醫院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等,與同類城市相比漸顯落后態勢。
對策
打造“名醫名院”要圍繞健康寧波建設,以滿足群眾高精尖醫療服務需求為導向,建議在大力引進名醫的同時,重點培養使用現有高端醫療人才;著重優化整合資源,在全市形成重點學科突出、“一院一品”、功能互補的醫療格局;千方百計引進知名高校在寧波合作共建直屬附屬醫院,發展提升緊缺或薄弱學科,打造寧波“名院”;拉高標桿做強寧波醫學院校,大力培養急需人才、緊缺人才并儲備人才;在醫療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科研發展、環境優化上制定一攬子扶持政策,保障可持續發展。
史哲明委員代表致公黨寧波市委會建議
建設我市國際進口消費品中心
現象
抓住消費升級換代機遇,發揮區位交通、產業基礎、口岸服務優勢,將保稅功能、港口功能和城市商業功能有機結合,打造國際進口消費品中心,是寧波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服務國家內外雙向開放大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謀劃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新規則的有力舉措。但是,目前我市建設國際進口消費品中心,主要瓶頸在于平臺和主體競爭力不強、配套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對策
建設國際進口消費品中心,要在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扶持的基礎上,構建多層級貿易平臺體系,包括做強兩大保稅貿易平臺、規劃建設一批分銷平臺、培育壯大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以及爭取建立口岸免稅店和市內免稅店等。同時,要積極打造高能級進口貿易主體隊伍,優化和提升進口貿易配套服務水平,為寧波吸聚人氣,帶動消費。
方志梅委員代表九三學社寧波市委會建議
復建廣德湖緩解海曙城區內澇問題
現象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海曙區城區范圍不斷西擴。由于鄞西平原集雨面積大、地勢低洼、平原河網水面率低,每逢臺風、強降雨或汛期,外受鄞江分洪和非控山區洪水直泄影響,內受平原河道輸水滯蓄能力不足制約,再加上外江受潮位頂托、排澇能力相對有限,往往導致城區內澇嚴重,頻現“城市看海”現象。
對策
要有效解決海曙城區內澇問題,必須增加鄞西平原洪澇水的滯蓄空間,提高平原河道輸水滯蓄能力,建議復建廣德湖,部分恢復其調蓄功能。要與專業機構合作,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切實做好可行性方案研究,以便最合理地利用資源,規避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與海綿城市建設對接,將復建成為鄞西平原重要的海綿體。此外,配套推進沿山導流河工程,并通過適當提高閘前河道工程規模、加大河道疏浚力度等舉措,提高河網輸水排水能力,切實減少平原內澇。
儲江委員代表寧波市工商聯建議
推動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
現象
實體經濟是寧波經濟的當家優勢,是寧波追趕跨越的主要引擎。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到來,推動我市實體經濟盡快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的舊模式走向質量效益型集約發展的新階段,已經刻不容緩。轉型期間,還有高質量供給體系尚未健全、高質量發展動能猶顯不足、高質量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等難題需要破解。
對策
搶占實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要以產業為基,品質為要,構建高質量供給新體系,不斷強化質量標準引領,全力打造東方智造之都,瞄準技術前沿,搶占未來制造業發展制高點。要海納百川,矢志創新,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激發創新動能,推進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要弘揚匠心,做優服務,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環境,從提高政策穩定性上下功夫,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徐建民委員代表無黨派人士界別建議
加快推進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
現象
寧波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豐富,開發利用這些能源是寧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針對分布式新能源應用的技術標準和配套政策;生物質能應用技術與收集手段落后,產業化進程緩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然存在電池技術瓶頸,且配套設施不完善等。
對策
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通過積極探索“互聯網+新能源”,探索發展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未來城市能源供應體系,推進多種新能源智能融合發展,并逐步完善政策環境。需要通過抓好生活垃圾分類清運、強化回收利用等,大力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需要因地制宜,綜合開發,促進新一代光伏發電項目的推廣。需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科學有序地發展新能源汽車。
鮑吉龍委員代表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建議
加快我市應用型高校發展
現象
目前,我市有省級應用型示范本科高校4所,高職高專6所,從橫向來看,應用型高校建設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但從有效服務于加快推進我市“名城名都”建設的高標準來看,還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包括政府與高校聯動不夠、專業群與產業群契合度不高、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融合不深、政策配套激勵機制不強等。
對策
為進一步提升應用型高校服務和支撐試點的能力,建議強化統籌協調,鼓勵高校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搭建產教融合人才開發平臺,提升高校參與試點建設力度。強化高校改革,鼓勵高校主動對接我市試點建設的8大產業方向,實現學科專業群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強化法規建設,進一步調動高校、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建立校企合作長效良性機制。強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高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強化政策經費保障,有效激發高校建設活力。
林琳委員代表市政協社法和民宗委建議
從居民需求出發創新社區治理
現象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推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向社區延伸,提高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方便了廣大居民的生活。但從居委會層面來說,大量條線工作下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區行政化傾向。同時,也存在居民對社區事務參與程度低、社區社會組織弱小等問題。業委會操作隨意性大、物業服務不到位、拖欠物業費等頑疾在我市仍舊存在。
對策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首先要在體制機制上使居委會“復位”,讓居委會的人、財、物相對獨立,破除居委會“行政化”。其次要積極構建黨組織領導、業委會自治管理、居委會社區管理、物業專業管理相結合的“四位一體”社區治理關系。同時,要完善居民議事協商制度,建立社區居民參與機制;組織開展屢勸不聽、屢禁不止等歷史遺留問題的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執法進小區;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共同打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環境。
薛驚理委員代表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農業農村委建議
加快推進我市民宿經濟發展
現象
近年來,隨著我市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鄉村民宿也開始起步。目前,全市已有民宿經營戶1484戶,其中市級以上民宿606家,市級農家客棧(民宿)集聚村46個。但總體來看,寧波鄉村民宿發展還處于雛形階段,存在不少短板。入住率和服務檔次整體水平偏低,服務檔次與市場期望有較大差距;土地、規劃、安全成三大難題,民宿擴大規模有困難;經營者素質不高,無序化、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
對策
加快推進我市民宿經濟發展,需要加大規劃引領力度,統籌謀劃、科學布局,大力發展“民宿+”,進一步提升我市民宿的環境品質。需要加大特色挖掘力度,把握好與區域文化的融合,打造民宿的主題特色文化,進一步提升文化品質。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民宿發展重點區域的資金投入,幫助改進建筑外形、功能設計,從起點上提升民宿經營品質。需要加大人員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
李江美委員建議
實現有質量的“幼有所育”
現象
近幾年,寧波幼兒教師缺口很大。相比小學、初中教育,學前教育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主要原因就是幼教穩定性差、待遇低,幼兒教師獲得編制的可能性小,非編教師的待遇低,這兩大因素決定了優秀人才不愿走入學前教育,而這支隊伍的不專業、不穩定,也使得有質量的“幼有所育”很難得到保證。
對策
實現有質量的“幼有所育”,必須突破以下幾點。一是以發展的眼光落實幼兒園嚴重缺編問題,根據幼兒教育的實際發展核定我市幼兒教師編制數,確保每年穩定推出一定的考編數量,吸引優秀幼教人才來寧波工作。二是提高非編幼兒教師收入,建立覆蓋非編教師收入的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穩步提升幼兒教師收入。三是各部門合力落實相關條例,嚴格幼兒園創辦門檻,“零容忍”虐待、體罰兒童,建立健全非編教師培訓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