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是事關寧波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問題。不過,在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依然難提高。寧波人為什么不愿意多生?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促進生育意愿釋放?致公黨寧波市委會建議增加0—3歲幼兒托育服務供給。
2018年上半年全省出生人口報表分析數據顯示:戶籍人口出生同比減少7萬至8萬人,其中二孩出生減幅達22%左右。有關部門預測,今后幾年乃至更長時期,我省出生人口將會持續下降,具體到寧波的情況更不樂觀。
致公黨市委會認為,孕齡婦女總量逐漸減少、嬰孩撫養成本日益增加的現實是出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為緩解“少子化”、“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需要進一步出臺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的配套政策,解決家庭想生又不敢生的后顧之憂。
據國內一項調研,在不愿生育二孩的母親中,有60.7%是出于孩子無人照料而放棄生育。由于托幼服務的缺失,有近80%的嬰幼兒由祖輩看護,幼兒照料服務的短缺直接推高養育成本,月嫂、保姆收入過萬,昂貴的養育模式與少子化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
而德國、日本、北歐等國家地區的經驗表明,向就業父母提供平價、高品質、容易取得的托育公共服務,對提高社會生育水平起到了關鍵性的影響作用。為此,致公黨 市委會認為,構建以“政府引導,主體多元”的0-3歲幼兒托育服務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福利性與公益性、市場化運作與家庭照料相結合的多層次服務模式是促進全面兩孩政策落地的關鍵要素。
當前為解決3-6歲階段孩子的入園難問題,公辦幼兒園基本取消3歲以下的嬰幼兒托班服務。社會主辦的早教機構雖然大量涌現,但絕大多數早教機構只有智力開發的教育資質,而沒有托育服務供給。
由于政策標準缺失,主管單位不明、監管單位多頭等因素,申請開設托育服務困難重重,在現行政策環境下企事業興辦托兒所很難成為主流。同時由于責任監管部門缺乏,各類“親子型”機構出現糾紛問題時,家長往往投訴無門,給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為此,致公黨市委會建議寧波先行,將構建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與幼兒托育體系相匹配的財政支持制度,從財政預算中定額、定向撥付支持相關硬件投入、財政補貼、教職員培訓等內容,明確主管部門。
同時,在新建幼兒園時,落實托班的建設要求,滿足舉辦托班的用房需求,并支持各類社會力量依法舉辦托育機構,如引導企事業單位、園區和商務樓宇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支持各街道社區利用空余資源,采用公建民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或委托符合條件的托育機構承接公益性托育服務,為社區內居民提供托育服務場所及親子活動設施。
此外,要制定統一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和運營管理標準,引導行業規范發展,建立完善違法查處、誠信評價和行業自律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