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協報》:工匠的堅守 |
|
|
| 字號:[大 中 小] 發布日期:2019-02-15 信息來源:人民政協報 信息作者:鮑蔓華 |
|
|
|
春節期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一級高級根藝美術師、寧波市政協委員周秉益每天總會習慣性地到工作室,握一握刻刀與竹子進行一番交流。“竹子自然質樸,寧折不彎,還具有高風亮節的深意。根雕作品則需要創作者靜心揣摩,達到人藝合一的境界。” 周秉益的工作室———沙根雕藝術館位于寧波象山,五層走廊式的建筑里展示了300多件木雕根雕創作精品和50件竹雕傳承精品。 “我始終相信,搞藝術是靠作品說話的。”從事竹木雕刻藝術37年來,周秉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30多年的堅持與堅守,讓他獲得民間文藝山花獎,并于2018年入選第五批象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遺類民間藝術館’是集‘產、學、研’,‘靜態’和‘活態體驗’的綜合性文化交流服務平臺。”周秉益在創作整理的同時,考慮更多的是讓非遺項目傳承創新。2月12日,寧波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周秉益提交了《關于加大扶持非遺類民間藝術館的活態傳承和發展的建議》。 “當前寧波正全面實施‘文化寧波’2020建設計劃,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非遺類民間藝術館’發展迅速。但“非遺類民間藝術館”在寧波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準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運行不規范、社會作用不明顯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非遺類民間藝術館’的健康發展。”周秉益說,他希望實施“非遺類民間藝術館”創意創新工程,將“非遺類民間藝術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工作,納入全市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