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8時20分,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一張紅毯,兩只話筒,今年市兩會最亮眼的“官宣”場所——“代表委員通道”在期待中亮相。這是市兩會史上第一次通過通道采訪的形式,傾聽代表委員講述寧波好故事。
30分鐘,6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走上通道,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履職建言、科技創新等主題,回顧2020、展望2021,講述了一個個溫暖生動的故事。
談及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楊軍代表一句鏗鏘有力的“疫情不拿下,我們不放假”,贏得了一片點贊!他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華聯商廈如何搶先一步,下撥2500萬元資金儲備物資,有效保障了疫情嚴防嚴控期間百姓生活物資供給,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我市企業家迎難而上、積極擔當的精神。
同樣在疫情之下,譚維定委員和他所在的8718平臺臨危不亂,在不同時期,為企業送上不同的服務。面對疫情初期企業的迷茫,他們送去精準的信息;助力復工,他們送去急需的口罩;推進復產,他們送去政策和服務。一個個扎實數據,是他們2020年最生動的注腳。
履職盡責、建言獻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職責和使命。費偉華代表用一個個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小故事,講述了江北區的“代表夜聊”制度。雙東坊小區的智能化門崗和集中充電樁,慈城雙頂山村拓寬了的機耕路,槐樹公寓更新的電梯,桃源小區的便民通道等,點點滴滴,讓“有事找代表”成為習慣。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過去的一年,毛堅身負民主監督之責,走街串巷,翻垃圾桶、走泥濘路,以拍照建言的方式,上報問題線索40余條。她還在民主監督中發現線索,蹲點跟蹤,最終形成了相關提案。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和自己很親”。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寧波如何能夠更上一層樓?在毛磊委員看來,科技創新毫無疑問是巨大的推力。當介紹到他所帶領的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主導完成了一項ISO國際標準的制定和發布,打破了其他國家壟斷的局面時,現場的陣陣掌聲里,是科技創新帶給我們的驕傲和自信。
科技創新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推力,在王數代表提供的一組組數據里更加立體形象。“寧波的GDP從一季度的-7%到全年的3.3%”,背后是“規上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的研發費用支出分別增長了12.9%和30.6%”……身為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數用四組數據,生動詮釋了寧波的輝煌成績和未來可期,鼓舞人心。
雖然每個人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代表、委員們真誠的回答,讓聽者感受到了過去一年寧波的奮進和精彩,更對寧波的明天充滿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