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初中段教育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十六屆一次會議協商交流會側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每年市兩會,教育話題都吸引著甬城市民的高度關注。
4月10日上午,圍繞“推進‘雙減’背景下初中段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市政協十六屆一次會議舉行了協商交流會。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怎樣科學帶娃、快樂帶娃?如何更科學精準地對學生進行評定?怎樣更好地推動教育均衡……來自10多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委員們聚焦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共謀思路、共商舉措。
教育提質,
如何更進一步?
新政之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是全社會最為關注的話題。協商交流會剛開場,委員們就相繼拋出了問題。
毫無疑問,構建教育健康生態,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第一個“搶”到話筒的市政協委員譚維定,關心的就是“新政下一些初中生家長的焦慮情緒”問題。
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毛才盛的回答,讓他“穩了心”。毛才盛說,寧波正從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辦好每一所學校,從教育資源均衡提升上發力,如持續推進集團化辦學和組建教育共同體;二是配好每一位老師,提升初中段高級教師配比至28%;三是帶好每一位家長,破除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形成合理的社會評價。
話音剛落,市政協委員廖微微就站起來追問:“在這些基礎上,如何具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是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引路人。通過推出甬城教育名家等一系列培育工程,引導教師轉變課堂教育教學方式。”毛才盛說,其次要讓課堂真正發揮主戰場作用,可以通過打造精品課堂和高效教育、引進校外高端教育資源來豐富教育教學內容等。此外,要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為教師提供便利、減輕負擔,促進育人方式轉變。
推動教育提“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黨組書記孫義為也在回答市政協委員沈穎程提問時指出,將持續在學校的科學布局上著力,通過分區分類,科學研判教育設施的學位需求,引導規劃布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規劃補差,強化規劃管理,并繼續協同教育局做好新規劃學校的選址工作,選擇適宜的地塊布局各級各類學校。
師資力量,
如何有效提升?
推動初中段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是“第一生產力”。
如何促進師資力量的有效提升,來自教育一線的市政協委員童紅霞將目光投向了“編制”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向省委編辦爭取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省域統籌向我市傾斜。”市委編辦副主任劉駿說,一要著力補缺口,對基本編制出現缺口的地區,督促當地采用挖潛創新和統籌調劑的手段補足編制缺口,確有困難的通過區域間統籌調劑或市域調劑等方式進行補充;二要調結構,針對學生數增加而產生縣域之間、學段之間、學校之間結構性缺口問題,抓緊謀劃相關數字系統科學分配教職工編制資源;三要提效益,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評價中小學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提高現有編制使用效益。
同樣來自教育一線的市政協委員翁偉彬,關注的則是如何通過拓寬職稱評聘渠道,吸引、留住優秀的教師人才。
對此,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徐承志回答,關于職稱自主評聘,今后將在擴大初中學校自主評聘范圍的基礎上,加強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建立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關于公開招聘教師,下一步將支持區(縣、市)教育部門探索選取部分有條件的重點學校試點,提升學校參與度。關于特殊人才引進,對于急需緊缺的競賽老師允許作為緊缺崗位招聘,對體藝類教師的招聘允許靈活運用技能水平測試等考試形式。
市財政局副局長王曉也在回答市政協委員戎驍的提問中回應,下一步,將繼續保持財政教育投入強度,完善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強化政府投入責任,健全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機制;優化均衡初中優質資源,多措并舉增加學位供給,到2025年擬支持全市新建初中68所、增加初中學位5.8萬個;支持初中強校工程,扎實推動初中重大改革工作,努力助力提高辦學質量。
中考制度,
如何更加完善?
對很多學生來說,中考是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如何選擇,或許會對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市政協委員孫瓊歡“搶”到話筒后,一個關于“普職分流”的提問,再次將目光瞄向了教育部門。
“‘普職分流’有三個必要性。”毛才盛“接”過了問題說,一是產業發展的結構化需要,比如寧波汽車制造、綠色石化、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等優勢產業都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二是學生發展的個性化需要,每個孩子的優勢潛能不同,選擇職業教育照樣可以實現多彩人生;三是教育發展的體系化需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相互融通。
“那么,中招考試制度會不會有改變?”市政協委員袁涌泉緊接著提問。
毛才盛回應,以后中招考試的命題會更趨科學,會加強生活工作場景的應用,堅決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同時在應用上也會更趨系統,全面考查、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的綜合素質。此外,政策上會更趨多元,特別是要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為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提供上高中的多種渠道。“十四五”期間,我市定向分配招生比例將提高至70%,并將持續擴大。
對于市政協委員田欣幸提出的“新政下,如何更好更科學地對初中生作出評定”,毛才盛解釋,嚴格落實教育部相關要求,初中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結果不排名、不公布,而是通過“點對點”模式告知學生家長,在減輕學生考試壓力、緩解家庭焦慮上整體效果較好。關于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將在嚴格遵守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加強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引入科學實驗類試題。同時,積極探索我市體育中考改革方案,通過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原則,科學確定并逐步提高體育中考分值。
身心健康,
如何持續提高?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初中生身心健康問題,也成了協商交流會上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市政協委員嚴肖平和胡勤波,分別將問題指向了近視和脊柱側彎。
針對“小眼鏡”的煩惱,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黃加成回應,衛生部門主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做好兩個監測,即中小學生視力檢查數據監測和教學環境抽樣監測,研判近視發病的影響因素,確保孩子們的用眼環境;二是開展防控圈建設,以區域內牽頭眼科醫療機構為核心,構建基于地緣輻射的醫校近視防控合作體,項目內容涉及近視防控知識培訓、視力檢查、近視矯正等;三是建立“眼健康檔案”,對學生的視力等數據進行分析,減緩學生近視的進展。
而對于脊柱側彎問題,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霓表示,首先要完善防控機制,如開設運動康復門診,建立常態化普查工作機制等。至2022年底,努力培養出脊柱側彎普查及防控人員約1000名,每所中小學校配備1名專、兼職脊柱側彎防控人員。其次要加強普查工作。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中小學校脊柱側彎普查率達到90%以上。第三要強化宣傳教育,加大對各中小學校醫、老師、學生家長開設脊柱健康知識培訓和脊柱健康課程力度。第四是實施精準干預,如成立脊柱側彎防控點、脊柱健康特色診室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亦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黃加成回應市政協委員孫立的提問時指出,要加強科普宣教,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幫助中高考考生減壓。要推進醫教協作項目,發揮寧波市學生心理診療與研究中心作用。要多渠道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積極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市婦聯副主席沈紓丹則在回答市政協委員魏杰的提問時,指出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她說,接下來將重點做好四件事,包括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立“最美家”聯盟、建好用好“婦女兒童驛站”、迭代升級家風傳承示范線,全方位、多角度,豐富家庭教育的內涵,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曉東在回答市政協委員許鵬浩的提問時,提出了通過加強紅色文化學習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鄧曉東說,要把紅色文化納入學校教育、納入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納入社會實踐,可以通過開展“知行新說”思政課現場教學直播活動、加大紅色文化教育考核內容、組織主題演講征文、把校外研學納入學生課外實踐考核積分等形式,以紅色文化“加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