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港城文化魅力
【核心提示】
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代表委員們認為,寧波要以文塑韻、以文潤城,推動港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全面構建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的嶄新發展格局,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奮力走在“兩個先行”最前列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提供有力文化支撐。
【人物名片】
楊勁 市政協委員,市文聯主席
呂婭娜 市人大代表,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副主任
徐瑜 市人大代表,鄞州區圖書館副館長
“彰顯港城文化魅力,文藝精品創作不僅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還具有鮮明的標識性、引領力。” 楊勁委員表示。
舞劇《花木蘭》、歌劇《呦呦鹿鳴》《紅幫裁縫》、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近年來,一批反映寧波文化、演繹寧波故事、傳播寧波精彩的精品佳作脫穎而出,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使寧波的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文藝甬軍”以文藝繁榮的盛景和振奮人心的作品,繪就打動人心的城市文化畫卷。
楊勁委員認為,進一步把文藝精品創作抓實抓牢,彰顯港城文化魅力,還要廣泛凝聚文化藝術界合力,既要綿綿用力構筑廣闊厚實的創作高原,也要凝心聚力攀登令人嘆服的創作高峰。“當前我市在全國叫得響的文藝大家相對不足,且‘老面孔’居多,寧波要把建設梯次合理、后備充足的文藝人才隊伍作為工作重點,持續加大名師引進力度,盡快形成一批能擔綱重任的拔尖文藝人才。”
他提出,寧波應緊緊圍繞文藝創作的各個環節,廣泛搭建平臺。目前落地寧波的文藝平臺還不多,形成影響力的更少。寧波可以學習借鑒紹興蘭亭書法節、嘉興桐鄉茅盾新人獎等做法,把近現代我市涌現的潘天壽、沙孟海、賀友直、趙叔孺等甬籍文藝大家資源活化用好,與推進文藝創作、繁榮港城文化有機結合,不斷推動港城文化蓬勃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一批新型文化空間,“15分鐘品質文化圈”、城市書房、文化驛站覆蓋率均達80%。呂婭娜代表說,“15分鐘品質文化圈”是寧波高品質打造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的迫切需求。“15分鐘品質文化圈”是指城鄉居民走出家門,步行約15分鐘可就近到達公共文化設施或其他公益性文化空間,可自主、便利、常態地獲得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每個圈至少包括1個必備公共文化場館和2個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間。
她認為,寧波要以“15分鐘品質文化圈”、城市書房和文化驛站為設施載體,及時了解群眾需求,采取訂單式、預約制等方式,精心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深化送戲、送演出、送講座展覽、文化走親等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15分鐘品質文化圈”建設項目量大,呂婭娜代表建議,在市級層面統籌協調,加大“浙文惠享”民生實事工程建設力度,加強人力財力等政策支撐,實實在在提升群眾文化幸福感。
寧波素有“書藏古今”的美譽,人文薈萃、書香濃厚。徐瑜代表說,寧波秉持“精神富有、閱讀先行”的理念,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打造優質的閱讀空間,讓全民閱讀成為書香寧波的生活方式,港城文化展現出濃郁的書香魅力。
作為我國“書香城市”建設的先行和先進城市之一,在“書香寧波”的建設過程中,我市以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基本建成了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館,各縣、區級圖書館為總館,街道、鄉鎮圖書館為分館,社區、村圖書室為基層服務點的四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閱讀空間點亮市民美好新生活。徐瑜代表建議,寧波要推進由公共圖書館、書店、農家書屋、城市書房、數字閱讀終端等組成的多維度、多層次全民閱讀空間建設。同時,要鼓勵與引導不同主體建設多元化、多樣性的新型閱讀空間,加強閱讀空間與都市街區有機融合,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閱讀空間,打造各具特色的“全民閱享”書香城市空間,讓市民享受到更有溫度、更有活力、更具美感的新型閱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