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不旁觀——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旁聽公民座談會側記
不掩飾不搪塞,實話實說,有話直說,邀請公民旁聽,是寧波的“老規矩”了。
1月7日下午,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旁聽公民座談會舉行,20位公民代表暢談感受,反映問題,現場演繹了一場民意的“碰撞”。
城市建設相關話題備受關注。
旁聽公民周國寶提早準備了上千字發言內容,首先直指“一老一新”:“老的方面包括老樓宇改造、老街區治理和老字號重塑等,需要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加大文化產業、文旅產業、文創產業的引進和投入力度。”
新的方面主要針對現有人口內遷和回遷現象。若能擴大外來人口留甬關懷力度,增強高校畢業生留甬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出臺留甬婚育補助政策、設立新寧波人才俱樂部等,讓大家留在寧波、建設寧波、熱愛寧波。
旁聽公民張譽尤其關心未來社區、現代社區建設的“后半篇文章”,認為想要運營好社區,需要“智”也需要“質”。
“基層治理智治方面,要搭建基層末端平安視聯平臺,構建人防、技防、執法三位一體的智治模式。基層服務質效方面,明確社區社會企業的運營體制機制,充分運用現有公共空間的增值服務,加強‘自我造血’能力。”張譽說。
公民代表提出的內容與寧波實際也很契合。
“我想圍繞營商環境的優化,說說我的看法。”旁聽公民吳克汀表示,寧波在公共志愿服務與增值化社會服務領域仍存在短板,導致有效針對中小企業精準需求的服務供給略顯不足。
他說,寧波可以鼓勵社會組織特別是服務企業的相關社會團體協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公共性、自愿性的專業服務,并通過政府采購及服務外包方式,探索標準化的公共性、志愿性、社會化服務體制機制建設。
現場,每位旁聽公民有備而來,你一言、我一語,圍繞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公共文化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兩個小時的發言交流結束,仍意猶未盡,真正做到了旁聽不旁觀。
記者了解到,這些好觀點都會有個好“歸宿”。對旁聽公民有聲的發言或無聲的材料,市政協將認真梳理每一條建議,統一整理、匯報、交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