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故事里都激蕩著信心
——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委員通道”現場直擊
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是市兩會最“吸睛”的場地之一。1月7日上午8時15分,市政協十六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集中采訪活動正式開啟。
一只話筒、一片熱忱。6位來自不同界別、領域的市政協委員走上通道,接受記者提問。圍繞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文化消費、城市生態、青少年成長、農民共富等熱點話題,委員們講身邊故事、亮喜人成績、展深邃思考。
民營經濟是寧波的一張金名片。商會組織如何發揮搭“橋”鋪“路”、內引外聯作用,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寧波成立的第一家異地商會——寧波市溫州商會會長陳昌海以親身經歷舉例,2019年、2024年,兩次大型活動“世界溫商·走進寧波”“世界溫商·寧波大會”,邀請了數十個國家的華人聯合會主席、浙江商會會長、溫州商會會長和杰出的溫商代表近千人走進寧波、投資寧波、宣傳寧波,讓寧波這座城市更好地走向世界。
讓“人才友好”成為城市特質,寧波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我會從美國硅谷回到寧波?因為我覺得寧波是一座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主任葉繼春的回答響亮而堅定。
他一路見證了這些年寧波在筑巢引鳳、招才引智上步履不停。“未來,我相信寧波一定能集聚更多的優秀人才,也一定會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葉繼春信心滿懷。
當下,博物館很“熱”,文物更需要“活起來”“熱起來”。
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館長嚴輝現場秀出了她的“寶物”——“一蓮萬年”青瓷蓮盒香薰。“這款創意來自館藏文物的文創產品,去年12月‘出海’參加了‘一帶一路’國際手工藝展覽,我國駐南非大使館公使李志剛點贊說,‘寧波的這朵蓮花,想不火都難’。”類似的作品還有不少,嚴輝說,他們還會不斷推陳出新。
以“綠”為底,向“美”而行。如何繪好“大美寧波”這幅畫卷,成為媒體關注的一大熱點。
華甬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高新分院院長劉優君用“湖泊之美”“大山之美”“江海之美”三個“之美”介紹了他們在城市生態領域的探索和努力。他們參與完成的梅山灣環湖28公里綠道,見證了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的榮耀時刻。
“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設計打造更多的公園綠地和城市景觀,讓寧波這座城市更美,讓寧波的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劉優君說。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一項系統工程。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窗的校外教育,如何更好地為他們的成長“加油”?
寧波市青少年宮副主任沈艷現場分享了“家門口青少年宮”這個民生實事項目,曬出了孩子和家長滿滿的幸福感。
“2024年底,‘家門口青少年宮’的舞蹈培訓課程將一批外來務工子女送上了青少年宮的藝術大舞臺。”沈艷清楚地記得,一名孩子家長高興地表示,現在女兒學習舞蹈,距離近又便宜,孩子喜歡就讓她一直學下去。“這也是我們的初衷和動力。”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農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在寧波田園牧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東道的記憶中,把“紅美人”柑橘種成“共富果”的試點從5年前就開始了,橘農已經從當初的28戶發展到現在的300多戶。
“2021年6月,我們聯合浙江大學、寧波市農科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了‘紅美人’柑橘弱散小幫扶組織,為這個產業賦能,帶動橘農增收。”韓東道說,“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希望以‘紅美人’柑橘為中心組成一個同心圓,這個圓就像波浪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圓。”
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很短,但“言值”滿滿,傳遞了寧波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也濃縮了寧波發展的萬千氣象、寧波人的奮斗精神。